教育界的“职业教育年”

  

2018年可以说是教育界的“职业教育年”。年初,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提出建立“校企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学校企业双主体实施”的校企合作机制。由“政府主导”转为“校企主导”,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政策变化,对未来校企合作的走向将起到引领作用。

教育界的“职业教育年”(图1)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老大难”问题。尽管职教集团已经覆盖了全国90%的高职和70%的中职学校,吸引了约3万家企业参与,但校企合作中一直存在着企业积极性不高、参与程度不深、“一头热”“两张皮”等问题。目前的1400多家职教集团中,90%以上为松散的非法人组织,牵头单位多为职业院校,凝聚力、吸引力不足,企业的主导作用尚未发挥出来。

 

教育界的“职业教育年”(图2)

其根本原因,就是职业院校还没有较好地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形成了一种“政府依赖症”,缺乏自主制度创新能力。许多职业院校希望国家以法律方式强制企业参与合作,保障人才培养活动的正常运行。然而,这种“捆绑夫妻”的做法显然不符合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与现有的经济法律存在冲突,也不可能真正对企业转型升级起到促进作用。只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校企合作才可能取得持续的发展。
1、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校企合作。所谓“走出去”就是按照校企合作协议从解决教师队伍中理论教师实际操作技能薄弱的问题,根据专业特点,在一定时间内有针对性地将教师送进企业,走上岗位进行操作技能的强化训练,在提高岗位实践的基础上,同时了解企业,强化专业教学目标,打造一体化教师队伍。所谓“请进来”就是请合作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或技能工人走进学校讲授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和加工方法,在从事教学活动直接指导实习教学的过程中,充实理论水平,以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之目的。

2、根据学校专业设置情况,以企业产品为依托的校企合作。该形式的合作方式,使学校开展一体化教学的实习操作过程有针对性,增加学生学习的现实存在感。具体方法是:分专业按照企业产品结构和教学目标确定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产品的工件),由教师和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共同研究制定所涉及的理论教学内容和操作工艺方法,同时可以进行有组织的参观学习,扩展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给学生一定时间到企业实习锻炼的机会,真正实现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与企业的有效对接。

3、优化教学条件,实行学校办企业,直接把企业产品纳入学校教学之中。充分利用学校师资和现有设备的软、硬件资源,在完成教学,提高技能的基础上,按照企业管理的模式让学生直接投入产品的生产,实现以产养学,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校企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目前各地都在积极探索促进职业学校发展,努力实现多元化办学,特别是校企合作方面制定各种政策和措施。